专题: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第一证券
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势头迅猛,资产管理规模屡创新高。但在市场快速扩容的背后,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2025年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以“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引导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型”为核心,剑指行业长期存在的规模扩张冲动。
长期以来,公募基金管理人盈利依赖于与规模直接相关的固定管理费模式,形成了无论持有人收益如何,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怪象。也正是因为基金公司利润与基金经理收入主要与基金规模挂钩,基金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管理费收入,天然倾向于扩大在管资产规模。然而,这种以规模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在行业需要高质量发展的今天越来越显露出弊端。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行业生态将管理规模作为核心考核指标,而非投资者真实回报。在此背景下,证监会发布的《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通过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的考核权重,从根源上改变行业存在的规模冲动与能力错配问题,引导基金公司更加注重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和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一、基金规模对业绩影响几何?
监管所关注的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基金“规模适度性”,即在实际基金投资运作当中,基金规模与收益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当基金规模在适当的范围内有所增长时,其进行投研活动的边际成本下降,可以带来规模效应,提高基金收益;但是当基金规模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基金收益不仅不再随之提升,反而会逐渐下降,也就是基金规模收益递减。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的实证研究发现,将当期有股票型、混合型、纯债型、货币型产品在管的基金公司管理平均规模与旗下产品平均收益进行拟合,拟合出的曲线均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也就是说,对于所有主动管理类型的基金产品,当基金公司所管理的某类型基金资产超过一定规模后,其规模与业绩呈现典型的倒“U”型关系,即基金公司该类型产品在管资产规模超过一定数值后,会对产品收益率造成侵蚀。
这种现象在主动权益类产品上表现得最为显著,同样的也存在于固定收益类产品中,不过抛物线的弯曲程度相较于主动权益类产品更平缓。由此可见,在不同类型产品的管理中,规模对收益的侵蚀问题普遍存在,只是程度可能有所差异。
图表 1:基金公司股票型规模与产品业绩第一证券
图表 2:基金公司混合型规模与产品业绩
图表 3:基金公司货币型规模与产品业绩
图表 4:基金公司纯债型规模与产品业绩
二、济安金信独创基金公司规模适度性指标
早在2010年,济安金信在构建基金公司评价体系时,便前瞻性地针对基金公司在管基金规模适度性问题进行了专项指标设计。重点提出基金公司应从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出发,适度控制资产管理规模,明确不鼓励基金公司无止境地扩大基金管理规模。
为了用更加直接的量化标准对基金公司分类基金资产规模的适度程度进行衡量,济安金信将基金公司同类产品中最大规模的黄金分割比例作为理想的适度规模,不及或超过此规模均会对适度性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予以不同程度的指标分数扣减。
基金公司规模适度性指标计算方法为:
其中,基金公司k旗下所有相同类型产品的资产规模净值之和即为该公司所管理的该类型产品的规模,将各基金公司的同类规模进行标准化处理则可得到数值。该指标结果呈折线型:
图表 5:济安金信基金公司规模适度性指标
通过该指标的构建,基金公司规模扩张所带来的风险将得到更加直观的提示与展现。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可以参考基金公司规模适度性指标,结合基金的业绩表现、风险特征等,更精准地评估产品与自身投资目标的适配性,避免盲目追逐大规模基金或忽视规模过小基金的潜在风险,从而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同时,该指标为监管提供了专业的数据参考,与《行动方案》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帮助监管部门更精准地掌握基金公司运营状况,加强对行业规模扩张风险的把控,推动行业形成健康、理性的发展模式,切实保障投资者利益。
结合实证研究和济安评级基金公司规模适度性指标显示,基金公司规模扩张的正向影响存在边界。过大的基金规模会限制基金的可投范围以及策略的灵活性,甚至超出投资策略的市场容量,导致交易成本上升而降低收益。而且管理规模的快速扩张,也会稀释基金管理人的核心能力。
三、规模适度性引导基金公司良性发展
此次《行动方案》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提出“适当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的考核权重”,“合理约束单个基金经理管理产品数量和规模”等要求,均体现出避免盲目扩张,确保规模与投研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的目标,这与济安金信长期倡导规模适度性理念高度契合。
《行动方案》提出降低规模排名等经营性指标考核权重、合理约束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的监管导向,既是对行业现实的回应,也是推动行业回归投资本源的重要举措。若不及时纠偏,管理人的“规模崇拜”与持有人真实收益的背离将持续扩大,这不仅会消耗投资者信任,更会动摇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长期根基。唯有摒弃“唯规模论”,在规模扩张、能力建设与长期回报之间实现平衡,行业才能行稳致远,真正回归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的本质。
未来,济安金信将以《行动方案》为指引,继续深化规模适度性研究,协助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建立科学的规模管理机制,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第一证券
盛康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